增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内生动力

  ——市市场监管局44项措施贯彻落实“三个推进”

  本报讯 (赵丹 记者 李海龙)日前记者从朝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,该局把放宽和便利市场准入,增强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作为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贯彻落实“三个推进”的立足点和着眼点,制定细化44项措施,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国有企业改革和干部作风转变,全面做好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各项工作,增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内生动力。

 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推动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呈现蓬勃发展态势。进一步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。在当前“五证一章”基础上,于2017年6月1日前在全省率先实行“四十三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登记制度改革;实现个体工商户“口头申报,当场取照”,实现发放电子营业执照;进一步开放企业名称库,提供免费名称查重,有序推进企业名称自主选择;探索实施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程序,简化市场主体退出机制;打破乡镇行政区划限制,实现“县域同办”,就近办理登记注册;放开新兴行业、领域注册登记,对新兴行业、领域的市场主体,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,灵活核定经营范围;进一步简化住所登记手续,对入驻孵化器、创客空间等园区的小微企业实行住所(经营场所)报备制,免于提交场地使用证明;在全市试行企业集群注册登记制度;进一步缩短办照办证时限,各类企业执照原则上当日办结,最多不超过三个工作日,对项目急需且材料齐全的当场办结,个体工商户执照即时即办,当场发照;全面推行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制度,积极探索跨部门联合检查,控制和减少对企业的多头检查,坚决杜绝任性检查;推进涉企业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;助力过剩产能化解,推进联合惩戒机制落实;持续推进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建设,激发科技小微企业创新活力;深入实施“个转企”工程,全面建立“个转企”培育库和台账;积极提供技术帮企服务,助推企业成功转型;开展创新药物研发精准扶持行动;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;促进医疗器械创新发展;(下转第二版)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转型升级,着力推动食品产业集约化、规模化、园区化、信息化发展;以提升质量标准为目标,促进食品企业内销外销同线同标同质,开辟审批绿色通道,推动实现许可互认;加快诚信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,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;改进许可方式,优化审批流程,继续深化“放管服”,探索和推进食药监管领域“多证合一”;严把准入关口,助推质量提升;对药品、医疗器械、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主体开办等7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容缺受理。

  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,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。允许国有企业整体改制为公司制的企业,原名称加“有限责任公司”或“股份有限公司”;改制为其他企业的,允许保留原名称不变;允许改制后企业继续行使主管部门(出资人)职能;严格执行市场主体准入负面清单,支持各类主体采取并购、控股、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;企业改制前已取得相关许可证件且在有效期限内的,改制后可继续延用(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);为国企改革容缺办理改制登记;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实施商标战略,继续加大对国有企业商标专用权以及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;深入推进质量强企服务,进一步深化品牌发展战略,加大“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”建设力度;积极为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解决资金问题;优化审批服务,在法律法规框架内,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量身提供个性化审批服务;进一步加大对国有药品生产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;支持国有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;支持国有药品批发企业做大做强,推动现代医药物流企业发展;加快推进食品经营业态转型升级,促进全行业集约发展。

  积极推进干部作风转变,努力推动全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。加强制度建设,以规范行政执法为核心。制定适应三局合一新形势的行政执法程序,促进依法履职和职能到位;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,严格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,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;加强反腐倡廉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,弘扬爱岗敬业、反腐倡廉的正能量;强化作风纪律整治,不断纠正和预防“四风”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,对违纪违规行为实行严肃执纪问责,推动党风、整风和行风建设向上向好发展,塑造新型市场监管队伍形象。